热门标签

立秋后多喝这3款茶,清燥润肺又养胃,整个秋天不生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8 11:13:00    

立秋已至,清晨的风开始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凉意。走在街头,你是否感觉口干舌燥、皮肤紧绷?明明气温不低,却总忍不住干咳几声?这些都是 “秋燥”悄然来袭的信号。


《黄帝内经》记载,秋季养生应当“早卧早起”,在饮食上则要“少辛增酸”。立秋作为季节交替的关键节点,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容易出现上火、口干、皮肤干等不适。


聪明人懂得顺应天时调养身心。今天为大家精选三款立秋养生茶,帮你清燥润肺、暖胃祛湿、养阴生津,轻松应对换季不适,增强身体抵抗力!

第一款:老白茶——清燥润肺的“秋日甘露”

经过三年以上陈化的老白茶(如寿眉、贡眉),褪去了新茶的寒凉,变得温和醇厚。其丰富的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能有效润肺生津,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不适。


升级喝法:陈皮老白茶

取5克老白茶,加入1片陈皮共同煮饮。白茶本身的清润搭配陈皮理气健脾的功效,润燥效果翻倍,特别适合缓解初秋的干咳无痰。


品饮指南:

1. 取老白茶5克,陈皮1瓣(约1克)

2. 水沸后投入材料,小火慢煮10分钟

3. 汤色橙黄透亮即可品饮

4. 下午3-5点(肺经当令时)饮用效果最佳


适合人群:长期用眼过度的上班族、干咳无痰人群、免疫力较弱者

第二款:乌龙茶——平衡身心的“秋日使者”

乌龙茶(如武夷岩茶、凤凰单丛)半发酵的特性使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其性平偏温,香气高扬(如岩韵、蜜兰香等),茶汤滑润,能提神醒脑对抗“秋乏”,却不会过于刺激。


养生密码:

在立秋这个“阳消阴长”的过渡期,乌龙茶能巧妙平衡“燥”与“倦”的矛盾。**温而不燥**的特点既不会加重秋燥,又能避免寒凉伤及渐收的阳气,堪称秋季的“黄金平衡茶”。


创意调配:桂花乌龙茶

在冲泡好的乌龙茶中加入少许干桂花。桂花性温,能化痰散瘀,淡淡的花香还能舒缓秋季易出现的低落情绪。


冲泡要点:

- 用量:5克/150ml水

- 水温:95℃左右

- 时间:前四道10秒左右出汤,之后适当延长

- 一般可连续冲泡8-9次

第三款:陈皮普洱茶——暖胃祛湿的“肠胃卫士”

经过夏季的湿气侵袭,很多人的脾胃功能减弱。陈皮能理气健脾,普洱茶则能消食去腻,两者搭配堪称“天作之合”。


双重功效:

- 祛湿力:陈皮辛香化湿,排出体内积滞湿邪

- 暖胃力:熟普洱性温不燥,温养肠胃,促进消化


煮茶诀窍:

1. 取熟普洱5克,陈皮3克(冲泡前刮去白瓤,避免苦涩)

2. 沸水冲洗一遍后投入壶中

3. 加500ml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煮10分钟

4. 茶汤红浓透亮即可饮用


最佳饮用时间: 饭后1小时,既能帮助消化,又不会影响铁质吸收。

立秋饮茶四忌,喝对才养生

1. 忌贪凉:立秋后不宜大量饮用绿茶、冰镇茶,易伤脾胃阳气

2. 忌空腹:尤其避免空腹喝浓茶,易引起心慌、头晕

3. 忌高温:超过60℃的茶汤会损伤食道黏膜,待温凉至40℃左右饮用最佳

4. 忌晚饮:睡前3小时避免饮茶,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来源:闲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