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祁思元 通讯员 白阳
“做‘走出去’的仲裁法律人,在国际仲裁舞台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的现场,郑州大学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董辉诚向评委老师们讲述了自己以“涉外仲裁律师”为职业目标的发展规划,在比赛中斩获佳绩。
2021年,董辉诚从香港来到河南,成了郑州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今年,他将带着教育部港澳及华侨学生特等奖学金、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会议论文等荣誉和成绩,奔赴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
“董辉诚对案件争议焦点的梳理和分析非常准确,同时在法律适用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展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董辉诚的实习指导老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王凤强在实习结束后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一次跨境贸易纠纷的案情分析会上,董辉诚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思路被律师团队采纳,这份“纸上理论落地为实务价值”的成就感,让他真切感受到法学的生命力,也让他意识到“原来法条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在学校学习期间,董辉诚通过主持项目、撰写文章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作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他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高校专利转化困境,设计高校专利转化信息服务平台。
在国际经济法的课堂上,董辉诚对虚拟货币监管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老师指导下撰写了一篇关于全球加密货币法规的论文,被CPCI国际会议录用。
在参与“北大-众达中国全球化与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董辉诚接触到了北大法学院的老师、国际顶尖律所的律师和来自全国的优秀学生,参观了大型跨国公司法务部,学习了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法律制度,也开启了他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缘分。
“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法典条文,更是以中国视角对话世界的底气;老师传递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求实担当’的品格。”如今,董辉诚将带着中原法学智慧的滋养与师长的殷切嘱托奔赴燕园,继续用奋斗的青春点亮法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