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不仅要耐心劝,还得讲策略!我以前当过兵,所以更喜欢说兵法。”
8月22日,记者跟随57岁的江北区公安分局甬江派出所民警谢道怀,一起踏上防溺水巡逻之路。

老谢在查看水域中有没有野泳的人。本文图片由王晓峰摄
很多人会问:防溺水巡逻不是应该放在下午吗?那会人更多。
“下午确实是重点时段,但上午也不能掉以轻心,这都是经验。”这位老民警告诉记者,个别野泳者也喜欢用兵法——“出其不意”:众人放松警惕的上午,反而是某些“孤泳者”偷偷下水的时段。独自一人最危险,一旦出事,呼救无门,后果不堪设想。

全副武装的老谢手提高音喇叭,一路巡行,很快到达了万象华府一期附近的余姚江水畔。
“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防溺水也一样。”他一边观察水面一边说,“现在都讲究‘大数据’巡逻——我们也盯着热门社交平台,哪些地方被炒成‘网红打卡点’,我们就重点布防。”

记者所处位置。
说着,他指向前方水域。这里近来在网上颇有人气,岸上是公园,还有儿童游乐设施,环境很好,每天都有市民来此戏水。“你看,有些人绕过栏杆就往下跳。这里看着水质不错,但其实水下情况复杂。路旁的警示牌,总有人不当回事。”

老谢在劝说群众。
正说着,老谢一眼就注意到前方小平台上有两名老人正在休息。其中一人赤着膊,身旁的地上还放着一只浮漂,显然有下水游泳的打算。
老谢走上前,拿出多年基层调解练就的“话术”,这次用的是“欲擒故纵”:“老师傅,打算游一会儿啊?装备要带好哦,这个浮漂很关键,救命的哦……”
“真要游的话,这里我不推荐的!你看那边的几块牌子,这里水下情况复杂,有人遇到过危险……”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安全第一!可不能为一时痛快,给儿女添麻烦啊……”
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对面的赤膊老人果然很“吃”他这一套,立即表示“懂你的意思”——“我不下水了!”

老谢举着喇叭在喊话。
“实在没办法,不用点兵法,工作很难做透。”老谢坦言,目前防溺水工作仍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上去劝,如果我们说话语气重了,群众容易有情绪,直接就不听了,还会反问我们:‘哪条法律规定不能下水?’”
“虽然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但拿不出明确的法律条文,工作就会显得很被动。”正因如此,老谢更坚持耐心沟通、将心比心的做法,“把隐患讲明白,把道理说清楚,绝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

老谢脸上的汗珠,风一吹又干了。
劝离那名“孤泳者”后,老谢抹了把额角,继续沿江巡行。烈日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没过多久,细密的汗珠就再次从他额前和鬓边渗出。
一路上,记者从同行人员处得知,老谢这几天格外辛苦——连续值了好几个夜班,没好好休息,又顶着高温投入白天的防溺水巡逻。


下午无人机巡航发现野泳者,老谢又立即赶去劝说。
一圈巡逻结束,确认周边水域暂无其他险情后,老谢匆匆赶回派出所。“还有个棘手的调解,得提前准备一下。下午我再来巡,到时候无人机会升空协助,哪里有情况我就第一时间赶过去。”他边走边说。
下午4时多,江北公安的防溺水无人机升空,对余姚江段开展巡航。果然,在万象华府一期附近水域,无人机传回实时画面:多名野泳者正在江中游动。后方平台的操作员立即将情况通报给正在沿线巡逻的老谢。
一收到消息,老谢立刻赶往现场,举起高音喇叭,将水中的人劝回岸边……
“用无人机防溺水,‘空地一体’联动效率高,这就是兵法中的‘兵贵神速’。但它再先进,也只是一双‘眼睛’,真正关乎生命的,始终是每个人的自我防范意识。”
老谢抹了一把汗,语气凝重地说道,“暑假是快结束了,但高温天气还在持续。防溺水这件事,一刻都不能放松——我们全力守护,但大家更应该清楚自己才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记者 王晓峰
编辑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