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桐梓夏季“村晚”清凉启幕!引爆今夏文旅热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2:35:00    

七月的桐梓九坝山堡,晚风送爽。7月4日晚,2025年桐梓“村晚”夏季大联欢暨避暑康养季在此清凉启幕,现场热闹非凡。

当《桐梓村晚等你来》的主题旋律划破夜空,整座山谷瞬间被点燃——台上,台江县舞者踏着《反排木鼓舞》的雄浑鼓点,古拙草鞋腾跃起红土地的激情;台下,万千高举的手机屏汇成暮色中一片流动的星河。这方炽热的舞台,正是桐梓山乡蓬勃活力与时代梦想的生动缩影。

这一夜,黔北群山深处格外沸腾。台江村的《反排木鼓舞》刚劲有力,黎平侗族大歌悠扬深情,务川仡佬族《打挂子》节奏铿锵;更有来自重庆綦江的永城吹打《幸福生活安噔逸》喜庆欢腾,万盛文化馆小合唱《阿咾咪彩》甜美动人。四方乡音,八方土调,在九坝山堡这方清凉下深情交响。

舞台之外,同样热闹非凡。九坝土鸡、牛肉、山野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摊位前人头攒动;非遗体验区里,老少同乐,指尖流淌着传统技艺的新生。这台精心打造的夏季“村晚”,巧妙融合成渝、巴蜀、黔北文化,以“小村晚+大联欢”模式,汇聚贵州乡土风情与川渝特色,唱响侗族天籁,舞动仡佬神韵,不仅点亮了山乡的夏夜,更成为“村晚+”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板——土特产销路大开,夜间经济蓬勃兴起,“客主一家亲”的暖流涌动,以清凉舞台点燃夏日激情,撬动避暑经济,舞出了乡村新活力。

“村晚”热力点燃山乡夜经济

九坝生态度假区风情街的清晨,比阳光更早醒来的是此起彼伏的市声。本地村民的牛肉摊前围满了精挑细选的客人。

“‘村晚’一开演,我们这肉牛的‘身价’都跟着涨了,重庆来的客人特别认这个!”店主笑着擦去额头的汗珠。不远处,重庆永川的罗女士正利落地剁切着油亮诱人的卤鸭,浓郁香气缠绕着早起的行人。“去年夏天跟着避暑大军过来,就试着支了个摊,谁想到今年直接开了店面!桐梓‘村晚’闹得欢,我们这‘永川味’也跟着扎根了。”她的笑容里盛满忙碌的满足。

牟伯光,这位已在九坝度过五个夏天的重庆北碚老人,他的荣昌卤鹅摊是许多“候鸟族”的味觉乡愁驿站。“以前只当这里是避暑地,如今觉得像半个家。守着这点手艺,既解了老主顾的馋,也给自己添个热闹。”热腾腾的鹅肉在案板上泛着诱人光泽,话语中流露的归属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

“村晚”蓬勃的生命力,正成为撬动桐梓夜经济的无形杠杆。从散落山间的民宿灯火,到风情街的沸腾夜市,“村晚”将农产品展销、非遗体验、特色美食串联成一条闪亮的乡村经济项链。桐梓的夜晚不再只有寂静山风,它正被歌声、欢笑与交易的热度照亮。

清凉之境成候鸟栖息的心灵家园

六月末,当重庆开启酷暑模式,九坝镇——这个常住人口仅2.8万的小镇,正迎来它一年中最盛大的季节。此刻,已有数万川渝避暑客如归鸟般抵达,熟悉的乡音在街头巷尾此起彼伏。

“回头客”高达70%以上的数据背后,是“候鸟”们用脚投下的信任票。来自成都的退休教师陈阿姨对此深有感触:“这里硬件软件年年都在变。路更干净了,人更和气了,空气还是那么鲜甜,可玩可逛的地方多了不少。关键是,性价比没得挑!”她指着远处山堡村晚的方向,“晚上还有那么热闹的‘村晚’看,日子一点都不寂寞。”

对九坝印象国际康养度假区的业主余胜河而言,这份归属感更为深刻:“我和老伴一年有十一个月扎根在这里,这儿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空气好、交通方便,配套齐全,特别是夏天的‘村晚’,那份烟火气、人情味,让整个镇子都活了起来!”2024年夏季166场“村晚”的盛况、70万人次的现场参与、5600万的网络热度,正是“客主一家亲”最生动的注脚。当巴蜀之韵与黔北风情在舞台水乳交融,一段段深厚的情感联结已在无数川渝人心底刻下难忘的“桐梓印迹”。

“村晚”+融出文旅融合的桐梓路径

桐梓的“村晚”早已超越单一舞台的局限,裂变为驱动全域文旅的澎湃引擎。它巧妙嫁接不同业态,衍生出“村晚+旅游”、“村晚+农业”、“村晚+非遗”等创新模式。手持“村晚”预约码的游客,能在水银河梦幻漂流中享受清凉折扣;主会场旁专设的农产品展销区,让九坝的土产直接对接都市的餐桌;非遗技艺体验区里,游客指尖触碰的不仅是古老工艺,更是这片土地的温热灵魂。

围绕“康养旅居·清凉桐梓”主题,桐梓精心布局了六大沉浸式场景:激爽戏水的漂流乐趣、森系康养的身心疗愈、山居民宿的诗意栖居、星空露营的浪漫邂逅、夜间经济的烟火升腾、主题活动的缤纷体验。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应运而生——从释放激情的漂流之旅,到涵养身心的康养避暑线;从追寻足迹的红色研学,到品味原生态的乡村民俗游;从共享天伦的亲子乐游,到自由驰骋的机车山野行,桐梓以“村晚”为起点,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域、四季皆宜的体验之网。

桐梓“村晚”之火已燃遍全国,荣膺2023年中国西部文旅“最具影响力文旅节会”称号。今年这场从7月4日持续至8月31日的夏日狂欢,是品牌的再次淬炼与升级。它源于泥土,却以开放姿态拥抱八方来客;它立足乡村,却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桐梓模式”。

当夜色渐深,山堡主会场的喧嚣暂歇,九坝镇并未沉入寂静。农家小院飘出排练的歌声,风情街上卤味摊的灯光仍温暖着晚归的游人。牟伯光仔细擦拭着他的案板,余胜河和老伴在阳台上回味着今晚的节目,罗女士则盘算着明早要去备足哪些食材。这些为“村晚”所牵引、因“村晚”而改变的生活轨迹,在黔北清凉的夏夜里,交织成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叙事。

“‘村晚’这簇星火,不仅照亮了桐梓的夜晚,更点燃了这片土地深藏的无限可能。它召唤着远方的客人:这个夏天,请赴一场山风与欢歌的约会,亲历乡村活力与文化的双重魅力,见证一个农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板如何在黔北大地上拔节生长。”桐梓县委宣传部部长笪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李政林

编辑 程佩佩

二审 李洋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