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谭铁牛:通用人工智能还遥不可及,马斯克们过于乐观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4:26:00    


4月10日至11日,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知道,人工智能概念是1956年提出来的,过去近70年来,人工智能大体上经历了三起两落三个阶段

人工智能起步之时,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了一大批数学定理,这非常激动人心,让不少人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充满憧憬,也充满乐观。以至于马文·明斯基和赫伯特·西蒙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了现在看来不切实际的预测(前者表示“在3到8年的时间里,将出现一台具有普通人正常智力的机器”,后者表示“在20年内,机器将有能力完成人类所能做的任何工作”),这两个预测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实现。

因为这样一个过高的期望和人工智能实际能力的巨大反差,使得人工智能进入一个发展的低谷。所以痛定思痛,觉得应该加强人工智能和应用的对接。

在第二个阶段,应用上又取得突破,同样又让一批人充满憧憬和过于乐观。以至于日本举全国之力发展所谓的第五代计算机,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失败告终,让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到第二个寒冬。

现在进入了数据驱动的发展新阶段。同样的,大家也是充满憧憬与乐观。

我觉得人工智能发展将近70年的历程留给我们很多启示。我最想跟大家报告的就是最后一点,一定要坚持理性、务实的发展理念。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确实在理论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在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和世界格局。我试图用九句话来概括人工智能的基本发展态势

第一,专用人工智能日趋成熟。第二,大模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第三,生成式人才焕发生机。第四,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第五,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第六,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第七,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第八,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第九句话可能跟很多同行的观点不完全一样,也许我过于悲观。在我看来,通用人工智能还任重道远。

通用人工智能目前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发展状态没有共识,我引用了三个大佬级人物的观点

第一个埃隆·马斯克:通用人工智能就在两年内实现,这是他去年讲的。通用人工智能尽管定义没有共识,但是大体上认为,能够媲美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叫通用人工智能。按照这样的定义,他认为两年之内就能实现。

奥特曼似乎也比较乐观,他说通用人工智能将在1000多天内实现,也就是几年时间。

第三个人哈萨比斯,在去年获得诺贝尔奖。他说,我们距离通用人工智能大约还有十年时间。

这是他们三个人的观点。他们的预测观点不禁让我想起前面我讲的60年代、70年代的预测观点。在我看来,他们过于乐观。通用人工智能还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因为即便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跟人类智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工智能还有很多不能。我可以举很多这样的例子。

全面媲美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还遥不可及。也许我过于悲观,但是我的确是这么想的。

我们到底应该发展通用、专用,还是多用人工智能?在我看来,我觉得实际应用更需要的是多用人工智能。因为术业有专攻,但丝毫不是不要大模型。

我认为,在做精专用人工智能基础上,面向实际应用,推进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可取之道。另外,堆算力、堆数据的蛮力AI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原因很简单,性能提升不可持续。GPT5迟迟出不来,也就是说投入同样的数据,同样的算力,性能的提升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所以性能提升不可持续。此外,能耗不可持续。“智能”让我感觉要多少“智”,就得消耗多少“能”。这显然与节能减排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第三是因为数据支撑不可持续。数据用完了怎么办?拿生成式数据?大家知道生成式数据有幻觉,有错误的信息,带来的不是额外的知识,而是噪声。大家可以想想,用这样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所以我觉得,发展路径要从“蛮力”人工智能向“灵巧”人工智能转移。要发展高效、轻量级的人工智能至关重要。那么怎么发展?生物启发,通过算法创新、理论创新、工程创新等等实现这一路径。DeepSee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能一叶障目,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是AI的全部,AI赋能不限于大模型赋能。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研究,应该回归本源。

所以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个人有几个观点供大家批评。

第一个我觉得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方兴未艾。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轮的契机。首先应该要牢牢树立理性务实的发展理念。一定不能过于乐观。在热潮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看一看到底应该怎么发展。第二,还是要打造生态。第三,要加强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现在人形机器人非常火爆,在我看来,如果人形机器人只是跳舞,挥挥手,翻几个跟头,没有找到应用切入点,我认为不可持续。第四,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第五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第六,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

最后我要讲的是,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还有很多不能。当然,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智能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你不去学习、不去了解、不去拥抱、不去应用人工智能,这是万万不能的。

来源: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