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浠水杂技团跨界“破圈”:《太极熊猫》42场演出创200万元票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21:3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杨文超

7月13日晚,武汉汉秀剧场的大幕缓缓落下,由浠水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太极熊猫》,结束了在该剧场两个半月的驻演。

以跨界来破圈,以混搭来进阶。《太极熊猫》这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亲子武侠杂技混搭剧,让观念看到了湖北杂技人的坚守与突破:在42场演出中拿下200万元票房,单场最高观众近2000人,原定“六一”结束的演出,因观众热情两度延期。

“用身体讲述故事的技艺令人震撼”

连续两个月,周末的汉秀剧场门前总排起长队。

这是浠水的杂技吗?每一个走进剧场的观众无不生出疑问。

《太极熊猫》用杂技讲述了熊猫竹林大侠与后人“兰溪”守护家园的传奇故事,剧中,巧妙地融合了浠水杂技自创的绸吊、蹬技等绝活,以及武术、太极、黄梅戏等元素。

“还是杂技,但是不一样的杂技,有点潮。”一个多小时演出结束后,观众们都自发的起立鼓掌:演出中运用了大量的动漫、舞台剧等现代元素,故事中有复仇、背叛、正义、成长、亲情等扣人的情节,除了没有对话,宛如观看一场好莱坞戏剧。

“六一”期间,每场《太极熊猫》演出,近2000座位的剧场均座无虚席,单场票房突破20万元。

“这种热度在非明星演出中非常罕见。”剧场营销总监坦言。

7月13日晚,参与武汉大学“数智荆楚•中俄文明对话”的俄罗斯师生也专程前来观演。俄罗斯因诺波利斯大学的奥列格对比中俄马戏差异后感慨:“俄罗斯马戏侧重动物表演,而中国杂技突出人体极限与叙事结合,用身体讲故事的技艺令人震撼。”来自安徽的非洲游客穆萨说,他就是在朋友圈看到推荐后专程前来的。

时尚混搭让传统杂技焕发新生

浠水杂技是湖北一张文化名片,自1954年创建以来,已走过71载春秋,其表演风格融合了惊险、奇绝与浓郁的乡土气。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杂技团,浠水杂技团连续四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评为“全国杂技优秀院团”,演出足迹遍及泰国、韩国、新加坡等10 多个国家与地区。

不过,这张文化名片也埋藏着些许隐忧,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表演方式单一,节目创新艰难,年轻人才越来越少。

“不创新,金字招牌可会褪色。200万的票房是观众对我们创新的最初认可,未来的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浠水杂技团副团长陈欢透露,为将《太极熊猫》打造成精品,团队花费两年打磨剧本,将传统杂技的“技”与当代戏剧的“艺”深度融合。参演的演员在增强杂技技艺的同时,脱胎换骨式的学习表演艺术。剧中既有蹬技、顶碗等传统项目创新演绎,又融入街舞、跑酷等年轻元素,太极与熊猫的IP组合赋予明确文化标识。

“过去地方杂技团常陷于技术展示窠臼,”该剧艺术指导表示,“《太极熊猫》尝试用剧情贯穿技术,让惊险动作成为叙事语言。不少观众反馈,像看了一场动作电影"。而汉秀剧场一流的水特效、灯光与环境特效,也无疑为剧目“加分”,在舞台上呈现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盛宴。

“作为杂技演员来演戏剧,不少演员长在杂技,而少了表演,略显生硬。”一位李姓观众说,但是有了一个好开始,敢突破自己就是成功。

除了惊险表演,剧中传递的“成长需要磨砺”“忠诚感恩”等价值观,也让亲子观演成为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为此深得家长们的好评。“平时孩子坐不住半小时,这场剧让宝宝全程入迷,还说要学熊猫的勇敢。”一位父亲在观众评论中写道。

收官之夜,演员们长长谢幕。陈欢表示,此次《太极熊猫》驻演,展现了传统艺术通过创新表达可能迸发的商业潜力,这一模式或将为地方文艺院团坚守中创新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