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一周观察【0626-0702】
1、中国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投运
6月27日,中国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投运,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同步启动多维度保障措施,确保高铁旅客顺畅出行。

重庆东站重庆日报
轨道交通方面,6号线东站段于当日11时30分开通,初期运营阶段每日早晚增开临时列车,实现与高铁的无缝接驳。地面公交推出6条线路,涵盖常规公交、定制公交和夜间公交;客运班线初期投入6条,7月1日起将拓展至近60条,覆盖川、贵、云及重庆周边区县。
为优化换乘体验,站内设置3070个标识导示牌,并安排近200名志愿者引导客流。重庆东站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其投运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交通枢纽地位,助力区域人流、物流高效运转。
2、国际航线再上新,成都13.5小时直达雅典
6月30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通经停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至希腊雅典的航线,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条直达雅典的国际航线,全程约13.5小时,填补了区域航空网络空白。
该航线由川航执飞,航班号3U3827/3828,每周一、三、五、七运行。去程北京时间凌晨1时35分起飞,当地时间10时抵达雅典;返程当地时间12时起飞,次日凌晨5时20分抵蓉。旅客可享受联程行李直挂服务,无需在伊斯坦布尔提取行李。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表示,该航线与已开通的直飞米兰、马德里航线形成南欧客运通道,将提升中西部与南欧的通达性,为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织密空中网络。首航航班上座率近九成,客源涵盖川渝本地及全国多地游客,部分旅客甚至从澳大利亚中转至成都搭乘该航线。
3、免学费住宿费,重庆开启公费培养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
重庆市民政局27日宣布推出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公费培养试点项目,计划2025至2027年招收300名学生,通过“免学费住宿费+定向就业”模式,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达801万人,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1.7万人。该项目由重庆市民政局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作,面向重庆生源高中毕业生,每届招收100人,通过高考录取。学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还可享受奖助学金,毕业后须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签署协议,到主城都市区品牌化养老机构工作不少于3年。
培养模式上,项目采用“订单式”教学,聘用养老机构技术人员兼职任教,组织学生实习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重庆今年还推出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政策,打破户籍限制,覆盖7大场景39类产品,为老年人居家安全提供便利。
4、渝昆高铁全线最长单洞双线隧道贯通
6月30日,渝昆高铁建设迎来关键进展: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全线最长单洞双线隧道——宝云隧道安全贯通。这是全线首座贯通的16公里以上特长隧道,标志着云南段隧道工程完成率达75%,为线路通车奠定重要基础。
宝云隧道位于云南曲靖会泽县,全长16.8公里,最大埋深386米,地处云贵高原复杂地质带,施工中面临软岩变形、断层富水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单洞双线设计,通过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孔等技术精准勘测,以3个辅助坑道、8个工作面同步施工,最终实现隧道按期贯通。
渝昆高铁全长约700公里,云南段长388.6公里,是云南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目前,云南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98%,桥隧施工完成92%,站后“四电”及站房工程加速推进。通车后,重庆至昆明的行车时间将大幅缩短。
5、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北川举行
6月30日,以“寻根大禹故里・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北川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大禹研究专家、台湾各界代表等200余人齐聚大禹故里,共赴文化寻根之旅。
活动以庄严的大禹诞辰民俗文化展示拉开序幕:九响礼铳象征大禹平定九州,三十四通鼓声寄托对先祖的怀念,九声钟鸣承载对治水英雄的敬意。两岸嘉宾敬献花篮、恭读《颂大禹文》,并向大禹像三鞠躬,在颂歌献舞中完成传统礼仪。除开幕式外,活动还举办禹羌特色村寨交流会、青年研学活动等,首次邀请台湾妇女儿童代表团参与,以研学体验感受大禹文化魅力。
北川作为大禹诞生地,拥有“禹穴”题刻等30余处遗迹,获评“大禹文化之乡”。近年来,当地通过打造“少年禹”超级IP、开发动漫及文创产品等方式活化文化资源,年产值超2000万元,并与浙江绍兴等禹迹地缔结联盟,持续推动大禹文化传承与两岸交流。
6、稳岗返还失保、补贴技能提升、扩岗有补助……四川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
6月27日,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三项政策,进一步支持企业稳岗、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
根据政策,参保企业可按比例申领稳岗返还资金: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社会团体等单位参照中小微企业执行。技能提升补贴方面,参保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或失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按初级1000元、中级1500元、高级2000元标准申领;属于四川“15+N”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职业的,中级及以上证书补贴可增加2次,标准最高提至2500元。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范围扩大至参保企业和社会组织,按1500元/人的标准发放。政策执行期限为2025年全年,相关部门将强化基金管理,优先保障失业人员待遇,同步做好代缴医保、续发失业保险金等民生保障工作。
7、重庆举办戒毒人员就业推介服务大会,增强其回归社会信心
6月26日,重庆举行2025年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戒毒人员就业推介服务大会,15家企业提供汽车线束加工、家政服务等10大类200余个岗位,帮助戒毒人员拓展职业路径。
活动设主会场与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开展,1200余人参会。现场,符合条件的戒毒人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洽谈,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另有200人观摩学习。近年来,重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市规划,近5年超1万名戒毒人员获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500人获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重庆市教育矫治局政委肖荣宁表示,稳定就业能激发戒毒人员内生动力,降低复吸风险。未来将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帮扶,为特殊人群搭建回归社会的桥梁,助力其重塑人生。
8、成渝中线高铁“中枢大脑”工程开建
6月26日,成渝中线高铁“四电”工程(通信、信号、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在简州至乐至站间正式启动。作为高铁的“中枢大脑”和动力之源,该工程的建设标志着线路向通车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重庆北站至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四电”工程具有线路长、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其建成后将与西安至成都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
项目建成后,重庆至成都的通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区域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将显著提升,为两地及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9、国内唯一!成都直飞塞舌尔季节性航线开通
7月2日,川航3U3785航班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起飞,直达非洲塞舌尔,标志着国内唯一直航塞舌尔的季节性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飞行时间约7小时43分钟,比转机节约8小时,首航搭载120名旅客,涵盖四川、重庆及全国多地游客。
航线由川航与成都文旅集团合作,本月计划执行5个往返航班,每周三执飞,采用空客A330/350宽体客机。去程北京时间01:50起飞,当地时间06:40抵达;返程当地时间22:00起飞,次日10:40抵蓉。
借助航线开通,成都将在塞舌尔开展文旅推介活动,设置大熊猫及天府非遗展位,吸引非洲游客体验“天府之国”魅力。塞舌尔作为印度洋群岛国家,航线的开通将加强中国与非洲的互联互通,拓宽西部连接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空中走廊”。
10、广元文旅打好“三张牌”迈向国际化
6月26日,2025“醉美广元・嗨啤一夏”啤酒音乐季启动,拉开广元夏季文旅消费大幕。当地正以“二次创业”、“文旅+百业”、城市品牌营销为核心,加速推进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核心景区提质方面,剑门关景区改造北门广场,新增智能闸机提升通行效率,融入汉服表演、通关文牒等文化元素,今年“五一”接待游客25.21万人次,收入同比增长16.1%。翠云廊推出沉浸式情景剧,两年内全市累计投入70亿元实施50余个文旅项目。“文旅+百业”方面,曾家山度假区打造水世界、康养民宿等业态,广元城区改造大华纱厂发展“文旅+工业”,青川县以“文旅+体育”举办篮球赛事吸引超2000支队伍。
品牌营销上,广元走进西安、重庆等地推介“大美蜀道”资源,聘请国际推荐官、优化多语种服务,2025年剑阁县已吸引境外游客超4000人次。下一步,当地将办好女儿节等节会,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向国际旅游城市目标迈进。
11、四川首个开放式服务区来了!可逛可耍,步行直接进
7月1日,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思经收费站正式运营,游客可通过人行天桥步行进入服务区,标志着四川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投入使用。该服务区已列入交通运输部首批“平急两用”试点项目。
天全服务区是全国首个大熊猫主题与G318景观大道双主题服务区,年均服务旅客超千万人次。思经收费站设一入一出车道,配套鲟龙虹桥连接地方道路与服务区。平时模式下,游客及小客车无需进入高速即可体验大熊猫文化、川藏公路博物馆等项目;应急模式下可作为物资中转站与救援通道。
作为“交旅融合”枢纽,收费站将与服务区内博物馆、商业集群联动,构建“吃购娱乐憩游学”业态,推动服务区从传统交通节点升级为旅游目的地,辐射带动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
12、“清凉消夏购在巴蜀”消费促进活动启动
6月30日,四川省“清凉消夏购在巴蜀”消费促进活动在资阳启动,活动从6月底持续至8月底,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文旅、精美展演”四大主题,联动川渝超万家商户推出千余场促消费活动。
现场发布“悦购天府线”等四条夏季消费路线及攻略,重庆发布“爱尚重庆”暑期游攻略,资阳与重庆大足联合推出全国首条跨省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此外,资阳、成都等五城联动推出“票根+”宠客礼包,涵盖餐饮、酒店等消费领域。
活动由川渝多部门共同承办,旨在通过跨区域消费场景创新,点燃盛夏消费热情,推动巴蜀消费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3、中国石油实现特高含硫气田全产业链自主开发
6月30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宣布,国内最高含硫整装气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调试投运成功,标志着我国特高含硫气田全产业链自主开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气田硫化氢含量达17.06%,是国内已投产含硫量最高的气田。西南油气田公司通过自主攻关,建成采气、集输、净化、外输完整产业链,创新应用耐蚀合金双金属复合材料,解决管道腐蚀难题,首次大规模使用高频脉冲全自动焊接技术,效率提升35%。净化装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实现全时段达标排放,并配套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践行“天然气+新能源”绿色模式。
气田整体调试投运较计划提前190小时,实现安全零事故。投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特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升级。
14、四川旅游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培育“AI+文旅”复合型人才
6月27日,四川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文旅融合与数智制造产业学院、旅游装备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构建“文旅+科技+智能”交叉学科体系,服务数智文旅产业发展。
学院依托旅游学科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旅游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已布局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等“4+1”专业群,专注于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交旅融合等领域研究。未来将加快建设数智文旅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助力四川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